close

成為正式教師的那年,當時有些沒有考上的人這麼對我說道:「了不起嗎?妳能考上教甄,只是因為妳漂亮。」

 

來到桃園的第二與第三年,同一組學生在我這兒善良溫暖,但在我搭檔那兒卻乖戾暴力,當時那兩個搭檔這麼對我說道:「了不起嗎?小孩聽妳的話,只是因為妳的長相像大姐姐。」

 

過去我以為,我之所以聽到這樣的話會厭惡,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努力被漠視,彷彿我的一切都是上天賦予的。

 

直到前些天我聽到一個老師,說她自己之所以管不住小孩,是因為她的長相漂亮的緣故。

 

我心中的不以為然又油然而生,我才察覺:「噢,原來我厭惡,不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努力被漠視,而是因為覺得這些人明明不夠努力,卻都把不順遂歸咎於自己不可控制的因素啊。」

 

 

在心理學中,歸因,意即個人對於成敗所歸納出來的原因。

共分三個向度:制握信念、穩定性、能控制性。

 

 

制握信念

內在:成敗因素來自個人條件

外在:成敗因素來自外在環境

 

穩定性

穩定:成敗因素的性質穩定

不穩定:成敗因素的性質不穩定

 

能控制性

能控制:成敗因素是個人意願所決定

不能控制:成敗因素非個人意願所決定

 

 

上述三個時期的不同個體,都將自己的不順遂歸咎於「內在、穩定、不可控制」的原因。

 

這樣的歸因,對個體有什麼好處?我目前想到的可能有兩個:

1. 自己很努力了,卻做不到,因此找個別的理由,說服自己好過點。

2. 自己不夠努力,因此找個自己無法調整的理由,掩飾自己的懶惰。

 

可無論是哪一個,都表示個體雖然不滿意現狀,卻也放棄改變了。

 

 

我人生中曾嘗試努力,最後卻仍失敗的事其中兩件:一是開車,二是數學。

我用一樣的努力程度在學任何事,這兩件事卻始終學不好,可見一定有些因素是我無法調整的。

 

而當我失敗時,我的表達方式也不會是:「了不起喔?你能學會開車,只是因為你的視覺神經好。」

或者:「了不起喔?你能學好數學,只是因為你的左腦比較發達。」

 

我想成為千嘗百試、千錘百鍊後,才願意說放棄的人。而在放棄的同時也放下,平心靜氣地接受,自己就是某方面有所限制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羊羊 的頭像
    羊羊

    ♥┐我愛,故我在 .*

    羊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