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臘時代
(一)先蘇時期
.「有健康的體魄,才有健康的心靈。」
.詭辯學派Sophistes:Protagoras「人為萬物的尺度」;Thrasymachos「正義是強者的規則」。
.個人的抉擇「思想」與社會的認同「法律」。
(二)Socrates
.詭辯學派認為倫理的標準在人。
.Socrates認為有客觀真理的存在,「知即德」。
(三)小蘇格拉底學派
.Megara school:彼岸的善事實上是永恆的存有。
.Eretrik school:「自由」是從肉體走向靈魂的通路。
.Kynik school:擺脫物質的束縛,脫離肉體的享受。
.Kyrenaik school:肉體的快樂就是最大幸福。
(四)Plato
.善本身就是真理,是最高存在。
.正義:智慧、勇敢、節制。
(五)Aristoteles
.人是理性的動物。
二、羅馬時代
(一)新柏拉圖學派
.存在的最高層次是「太一」。
.從哲學走向宗教。
(二)逍遙學派
.繼承Aristoteles,發展倫理學。
(三)Epikuros學派
.驕奢淫逸。
(四)Stoicism學
.節制生活
三、中世紀
(一)過渡時期
.希臘知性,羅馬享樂,希伯來宗教。
(二)教父時期
.Augustinus著作《懺悔錄》。
(三)四世紀到十三世紀
.時間與空間的定點。
(四)Aquinas
.大學:統合各種學問為一體。
.著作《論十誡》。
(五)十四到十七世紀
.神祕主義:禁慾。
四、近代
(一)Hobbes
.倫理責任來自於社會權威。
(二)早期直觀主義者
.相較於上述感官主義者,認為倫理法則在人心中。
(三)Spinoza
.倫理道德的表現是對生命抱持著樂觀的態度。
(四)Locke
.倫理概念來自於經驗。
(五)道德感學說
.直觀vs感官
.理性vs經驗
.Smith:功利主義。
(六)Hume
.感覺到的是印象,而不是實體。
(七)法國啟蒙運動
.Montesquieu著作《論法的精神》。
(八)Kant
.道德命令。
(九)十九世紀
.Bentham、Mill:功利主義。
(十)德國觀念論
.Hegel:理性的自覺。
(十一)Hegel以後
.Schopenhauer:萬物一體。
.Kierkegaard:存在主義。
(十二)十九世紀美國
.超越主義Transcendentalism:Emerson
.實用主義觀念論Pragmatic Idealism:Royce
(十三)十九世紀英國
.直觀vs感官
.應然vs實然
.非自然vs自然
.理性vs經驗
五、當代
(一)Moore
.非自然主義:因為追求,才知道是善。
(二)義務論非自然主義
(三)現象學觀點
.Husserl
(四)美國自然主義
.Dewey:實用主義,教育哲學原理。
(五)當代非認知主義
.Hagerstrom:情緒說。
(六)存在主義
.人人追求幸福,但幸福根本就不存在。
(七)語言哲學
.Sparshott:探索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