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史前時代

(一)求生存的農業模式

.果子不要全摘光,獵物不要全殺死。

 

(二)從求生到求仁

.選賢舉能。

 

(三)勤儉的德性

.勤儉致富。

 

(四)各種德目

.天命思想。

 

 

二、先秦開創

(一)家庭制度

.「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

 

(二)道德取向的原始政治

.禪讓政治,演變為世襲制度,再演變為革命。

 

(三)倫理道德的教育

.三物:六德、六行、六藝。

.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四)倫理思想中的經緯

.家族觀最強調的德目就是孝道。

 

 

三、春秋時代

(一)老子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二)孔子

.仁。

 

 

四、戰國時代

(一)儒家

.曾子傳給子思,子思傳給孟子:曾子著作《大學》、《孝經》,子思著作《中庸》。

.子夏傳給荀子。

 

(二)道家

.莊子。

.列子。

 

(三)法家

.管子。

.商鞅。

.慎到。

.申不害。

.韓非。

 

(四)墨家

 

(五)楊朱

 

 

五、漢代

(一)從子學到經學

 

(二)禮記書中

 

(三)宇宙論的興起與發展

 

(四)淮南子

 

(五)揚雄

 

(六)董仲舒

 

(七)王充

 

 

六、魏晉時代

(一)以壽取代福

 

(二)竹林七賢:山濤、阮籍、稽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三)抱朴子

 

 

七、隋唐

(一)中印文化交融:僧肇、道生、玄奘、吉奘、神會。

 

(二)佛家倫理的特色:尊重生命、苦行、濟度。

 

(三)韓愈

 

(四)李翱

 

 

八、宋明時代

朱熹理學;陸象山心學。

 

(一)春秋學體系:歐陽修、李覯、王安石、蘇軾父子、司馬光。

 

(二)道學體系:范仲淹、周敦頤、邵雍、張載、二程(程顥&程頤)

 

(三)南宋諸子:朱熹、陸九淵、呂祖謙、葉適、陳亮

 

(四)明代諸子

.春秋學體系:劉基、方孝儒、張居正、海瑞、呂坤

.心學體系:薛瑄、吳與弼、陳獻章、湛甘泉、王守仁、李贄

 

 

九、清代

(一)傳統: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戴震

 

(二)革新: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

 

 

十、民國時代

(一)傳統:蔡元培、張東蓀

 

(二)反倫理

 

(三)政治人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元安 的頭像
    楊元安

    羊羊老師の魔法教室

    楊元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