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暑假期間是演講邀約頻繁的時節,因為各校都想在五天的備課日中,提供教師們含金量豐厚的充能研習。
七月初,有位講師PO出了與某高中輔導室資料組長的對話截圖,該位資料組長以FB Messenger的方式邀約講師,內容包括前言、對象、主題、日期、費用等細節,連身為講師的我看了,都覺得用心之至。
「抱歉目前老闆時間都在國外,無法參與。」講師的窗口簡短回應。
「謝謝您們的回應,我們知道了。抱歉,想表達一下對公司的失望和建議,一個這麼厲害的團隊,卻這樣簡短回應,沒有稱謂和署名,非常可惜。抱歉,是我們打擾了。我會以此為範例,好好教育我們的孩子人際應對進退的禮節。再次抱歉打擾。」資料組長再回應。
「也太容易惱羞了吧!」雖然下方留言一面倒的謾罵與訕笑資料組長,但我其實看到的,是一個受傷的大人。
學校的行政人員,因為業務量龐雜,往往都不是自願擔任的。試想這位資料組長如果是第一次擔任這個職位、第一次鼓起勇氣邀約講師、第一次花大量的時間查範本撰寫正式信函、第一次嘗試用自己不熟悉的社交軟體以拉近和講師之間的距離……卻被草率拒絕,她心中會有多麼悵然若失?
然而,雖然能夠同理資料組長的心情,但我覺得有比「我會以此為範例,好好教育我們的孩子人際應對進退的禮節」更好的回應方式。覺得別人不尊重自己,自己不一定也要不尊重回去。因此上個月的專欄,我介紹了「好的拒絕方式」,而這個月藉由這個事件,我也想來介紹「被拒絕時合適的反應」。
1. 覺察自己:被拒絕時或多或少會不舒服,這時首先可以做的,是覺察自己的情緒。
例如:「我花了好大的心力邀約講師,對方卻不當一回事,我覺得努力都白費了,好沮喪。」、「我很看重這件事,對方卻不當一回事,我覺得好失落。」
2. 安頓情緒:覺察自己的情緒後,接著要安頓它。
例如:「雖然沮喪,但我知道我的努力只是不在此時此刻開花結果而已,它勢必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綻放(譬如未來這份邀約稿還是能派上用場)。」、「對方不尊重我,我還是可以尊重他,因為我知道本來就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即可。」
3. 思考可能:安頓好自己的情緒後,可以開始思考對方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
例如:「對方如此簡短回應,不見得是不尊重我,有可能只是太忙太急了。」、「對方如此簡短回應,不見得是不尊重我,有可能只是他的個人習慣,他對誰都這樣。」
4. 決定行動:確定自己釋懷、可以冷靜處理後,再決定後續的行動。
例如:詢問對方其它可行的時間,或者決定不再做任何回應。
如果是我站在這個事件中的兩個角色,站在拒絕者的角色,我應該會拒絕得再精緻些;而站再被拒者,我可能不會覺得被冒犯而繼續詢問其它可行的時間,而若覺得被冒犯則會不再做任何回應。
我想這件事沒有誰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只是雙方在行動上都可以再多想想,事緩則圓,也許結局也就更美好了也說不定。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