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節、生平
Glasser曾在女子矯正學校擔任心理治療者,他認為心理分析對青少年的諮商功效微乎其微,我們每個人真正能掌控的就是現在的生活。
第一節、導論
當事人越能與他人產生連結,就越有可能經驗到快樂幸福,因此治療的目的是在教導當事人,如何在生活中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時,做出更有效能的抉擇。
第二節、主要概念
一、人性觀
抉擇理論是指人有天生的五個需求:生存、愛與隸屬、權力、自由、快樂,而當事人有「個人的香格里拉」,像相簿,存放著憧憬與企盼。
二、抉擇理論對行為的解釋
行為是為了獲取需要以滿足需求,它由四個成分組成:行動和思考(前輪)、感受和生理(後輪),因此行為就是一種語言。
三、現實治療的特徵:reality、responsibility、right
(一)強調責任:人們有所選擇
(二)拒絕移情的觀點
(三)將治療聚焦於當下:我們無法改變過去
(四)避免聚焦於症狀
(五)對傳統心理疾病觀點的挑戰
第三節、治療歷程
一、治療目標
協助當事人和那些自己所選擇,希望能進入個人理想世界的人接觸。
二、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治療者教導當事人如何進行自我評量,像辯護律師或一位始終站在當事人這邊擁護他的人。
三、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當事人多會發現治療者是溫和的,但卻是堅定及面質的。
四、治療者和當事人的關係
治療同盟,了解及支持的關係。
第四節、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一、現實治療的實施
循環諮商:創造一個諮商的環境、實施特定程序以改變行為
二、諮商環境
提供一個富支持與挑戰性的環境,最有益於當事人做出重要改變
三、導致改變的程序
當他們確信目前的行為是沒有辦法得到他們所要的、當他們相信可以選擇其它行為使他們更接近所要的
四、WDEP系統
Wubbolding描述為:「有效的、實際的、有用的、有理論做基礎的、跨文化的,且是以人類普世法則所建立起來的系統。」
(一)期盼及想要Wants──探索各種需求、期盼與知覺
(二)方向及實行Direction/Doing
(三)評鑑Evaluation
(四)計畫與行動Planning/Action──具體方式
SAMIC3:簡單simple、可獲得的attainable、可測量的measurable、立即的immediate、可由計畫者控制controlled by the planner、承諾committed to、持續去做continuously done
五、在團體諮商上的應用
兩次團體之間的時間裡,要自己去完成家庭作業。改變不會因為領悟而產生!
第五節、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現實治療
一、在多元觀點下顯現的優點
聚焦在行動和思考,而非確認及探索感受
二、在多元觀點下顯現的缺點
歧視與壓迫,許多人比一般人更沒有選擇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