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零節、生平

Rogers常被母親批判。

 

 

第一節、導論

Rogers「靜默革命」,改革了心理治療領域:改變的關鍵是當事人自己。

 

一、個人中心取向的四個發展階段

  (一)開放的氣氛與非指導性諮商。

  (二)當事人的個人內在參考架構。

  (三)成為原本真正的自己。

  (四)廣泛運用。

 

二、存在主義與人本主義

橡樹種子的比喻。

 

 

第二節、主要概念

人性觀:治療者須具備真誠一致、無條件正向關懷、同理心

 

 

第三節、治療歷程

一、治療目標

不是幫當事人訂定目標,而是幫當事人朝自己訂定的目標邁進。

 

二、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著重治療者本身的態度,而非知識、理論和技術。

 

三、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當事人是魔法師,治療者是助手設置舞臺,讓當事人施展魔法。

 

四、治療者和當事人的關係

(一)真誠一致

(二)無條件正向關懷

(三)同理心

 

 

第四節、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一、早期強調情感反應

被簡化為重述當事人對話內容。

 

二、個人中心方法的演化

用「立即性」描述當事人和治療者間所發生的事情。

 

三、衡鑑的角色

諮商關係從一份測驗衡鑑開始,當事人可能會覺得諮商者能夠為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個人中心取向的哲學應用

個人中心氣氛下教學的教室會有較多的學習。

 

五、危機處理的應用

個人中心取向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六、團體諮商的應用

諮商師是催化員,而非領導者。

 

 

第五節、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

一、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原則

內外合一。

 

二、創造性和提供激發性的體驗

自由深入探索內在經驗的機會。

 

三、我們為何退縮了?

每個人都可以用藝術表達。

 

 

第六節、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存在主義治療

一、在多元觀點下顯現的優點

諮商師是探索夥伴。

 

二、在多元觀點下顯現的缺點

忽略了文化與族群的多元性,有些文化與族群會覺得不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元安 的頭像
    楊元安

    羊羊老師の魔法教室

    楊元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