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節、生平
Perls夫婦。
第一節、導論
以現象學為基礎。
第二節、主要概念
一、人性觀
家長式主義:自己去處理自己的生命問題。
二、完形治療理論的幾個原則
(一)整體觀:影像與背景。
(二)場地理論:場地是不斷被製造出來的。
(三)影像形成歷程
(四)有機體的自我調整:與「影像形成的歷程」相互交織在一起。
三、當下
Polster:力量存在於當下,治療者把過去帶到此地。
四、未竟事物
剝洋蔥人格:虛偽➝恐懼➝僵局➝內爆➝外爆。
五、接觸與抗拒接觸
(一)界線具有兩種功能:聯結與隔離。
(二)抗拒接觸
1. 內攝:不加思索就接受他人的信念及標準。
2. 投射:把部分自我摒除丟給環境。
3. 迴攝:想要對別人做的事,轉回對自己做。
4. 解離:難以維繫持續性的接觸。
5. 混淆:自己與環境區分不清。
六、能量與能量凍結
身體表達抗拒。
第三節、治療歷程
一、治療目標
覺察自我,進入我/汝的關係之中。
二、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治療者創造當事人願意試驗新方法的氣氛
(一)「它」說:當事人用去人格化的用字來表達時,缺乏責任感。
(二)「你」說:當事人用空泛的用語,意圖在於隱藏自己。
(三)問問題:當事人用一大堆問題,來保持神秘。
(四)消融力量的語言:可能、大概、有點、我猜、或許……。
(五)傾聽當事人的隱喻
(六)傾聽當事人的語中玄機:當事人輕描淡寫,治療師捕捉瞬間。
三、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統整順序:發現➝調適➝同化。
四、治療者和當事人的關係
我/汝的關係。
第四節、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一、完形治療中的實驗
治療的階段是一連串實驗的組成。
二、協助當事人準備進入完形實驗
探索當事人不情願的內涵。
三、面質的角色
鼓勵當事人去留意一些不一致的情況,尤其是語言與非語言所表達的不一致。
四、完形治療的技術
(一)內在對話的練習:空椅技術。
(二)繞圈子:對每一位成員說一些事情。
(三)倒轉技術:接受自己的陰暗面。
(四)預演練習
(五)誇大練習:誇大自己的動作或姿勢。
(六)停留在感覺中
(七)完形取向對夢的工作:演出夢境。
五、在團體諮商的應用
完形治療非常適合以團體形式進行。
第五節、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完形治療
一、在多元觀點下顯現的優點
用活潑的方法處理過去的問題。
二、在多元觀點下顯現的缺點
有些文化不擅長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