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jpg

 

【前言】

小可和他的同學發生爭執,兩人被普通班老師帶來我的教室,要我處理。

 

 

【用法】

小可的特質比較躁進,因此我拿出計時器「狗狗警官」,預先道:「等一下每個人都有一分鐘的時間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在這一分鐘內雙方都要安靜聆聽,不可以插嘴。」

 

「老師,我先!」不意外地,小可搶著舉手,另一位同學也跟著舉手。

 

「先不見得比較好喔,因為如果前面的人說錯了,後面的人還有機會糾正他。」我對小可說,他遲疑了下,默默收回手。

 

「妳先請吧。」我轉向仍舉著手的同學,按下計時器,暗自慶幸這樣剛好能讓小可練習等待。

 

因為孩子們都可以看到正在倒數的計時器,很明白現在是屬於誰暢所欲言的時間,因此兩分鐘內都沒有人插嘴,而這也讓我很快可以拼湊並還原事件:同學不小心踩壞了小可的紙蜻蜓,小可嚷嚷著要同學賠償。

 

「是這樣嗎?」我重述後與他們核對,他們都點點頭。

 

「那我照時間先後順序確認一下,同學妳踩壞了小可的紙蜻蜓,有先道歉了嗎?」之所以刻意提及「照時間先後順序」,是想告訴同學,我只是先處理妳的部分,小可的部分等會兒也會處理,妳不用急著辯解。

 

同學搖頭,「那妳現在可以道歉了。」同學向小可道歉,「下次記得,做錯事情先道歉,後面如果補償有困難,再請老師幫忙。」

 

「然後是小可。小可你要求同學補償,我也同意弄壞他人的物品應該除了道歉還要補償,但我想知道,你在請同學補償的過程中,有打她嗎?」

 

「我沒有。」小可說。

 

「他有拉我。」同學說。

 

「所以小可是有拉同學,但是是為了想提醒同學要補償,而不是為了打同學?」我再次與他們核對,同學點頭,但小可卻無回應,我猜是因為他擔心我接下來會要求他為了拉同學而道歉。

 

「我不確定我有沒有拉他,但我確定我沒有打她,所以我沒有錯,我不用道歉。」果不其然,小可說。

 

「的確,打人是錯的,才需要道歉;但現在你不確定有沒有拉她,也沒有證人可以幫我證明你們誰說的是正確的,所以你可以對她說『我不確定我有沒有拉妳,但我下次會注意』。」

 

「不要,我沒有錯,所以我不用道歉。」小可好像覺得這樣說,等於承認自己做錯了。

 

「是的,你沒有錯,所以不用說『對不起』;但是你要說『我下次會注意』,表示你會更進步的意思。」我續道,「沒有錯的人,也可以更進步。每個人都可以更進步。」

 

小可以確定說這句話並不等同於他錯了後,才願意對同學說,可見賞罰時措詞的層次也要很分明,孩子們才不會覺得委屈。

 

處理好情緒,最後處理事情,「最後是補償,同學要做一個紙蜻蜓還給小可……」我話語未落,同學便挫折地道,「可是我不太會做……」

 

「我知道妳可能有些地方沒辦法做得那麼好,但妳要盡妳最大的努力做。我可以相信妳會盡妳最大的努力做嗎?」同學點頭。

 

「小可,同學會盡她最大的努力補償你,但她還沒辦法做到的部分,老師可以幫忙嗎?」孩子們都會很介意「誰弄的誰負責」,因此我詢問小可。

 

在小可同意後,我協助同學完成紙蜻蜓還給小可,這次的爭執事件也宣告落幕。

 

同學先行離開,剩我和小可一人,我故做神秘地問他:「嘿,我覺得你今天沒有動手很棒耶,你是怎麼做到的?」

 

小可聽出來我拐了彎在誇獎他,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後話】

隔天,等小可完全放下此事後,我拿出我的「熊熊教具」,介紹「他責」是他人的責任,「自責」是自己的責任。

 

孩子們很容易落入「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我想帶他認識,一件事每個人都有可以調整的地方,而不見得調整前就是錯的,只是可以更進步。

 

小可說出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心情與期待後,我和他討論做出不同的行為會造成怎樣的結果,以及這些結果能不能滿足他的期待。

 

「這次的結果,是你滿意的嗎?」我問,他點頭,「那是因為你這次沒有選擇攻擊,相反地,你選擇了怎麼做?」

 

「求助和面對。」

 

「是的,你沒有攻擊對方,而是選擇向老師求助並面對,是很棒的方法,所以你獲得了你希望的結局。你覺得下次你也能夠做到這麼棒嗎?」

 

「可以!」他用力點頭,雙眼閃閃發光。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這麼了解小孩在乎什麼?我想,應該只是我記憶力好,記得自己小時候渴望什麼吧。

 

想成為「用自己想要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人」的大人,而我還在途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羊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