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節、生平
Insoo Kim Berg
Steve De Shazer
第一節、社會建構論
重視屬於當事人個人的真理,而不去評斷它的正確性或合理性。
第二節、合作語言系統取向
不知情的狀態下進入治療性對話。
第三節、主要概念
對於過去發生的問題不太有興趣,個案只需要選擇他們希望在治療中想達成的目標。
一、正向的治療
治療者就是幫助個案去找到他所擁有的能力,因個案常常用一種決定論的觀點來看他的人生。
二、尋找有用的方法
幫助個案找到他們曾經做過有用的方法,並運用這些方法和知識來幫助個案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
三、指導實務工作的基本假設
(一)個案是有能力的
(二)焦點放在尋求解答與未來
(三)每個問題都有例外
(四)治療者邀請個案檢視自己的另一部分
(五)小的改變累積成大的改變(雪球效應)
(六)治療者的立場是合作
(七)沒有「正確」的解答
第四節、治療歷程
特徵:找出個案想要的、不要尋求病因、鼓勵個案做些不同的事情、把每一次會談都當作是最後一次
步驟:讓個案描述問題、治療者和個案共同發展出清楚的目標、探索例外的情況、治療者提供個案簡要回饋、用量尺評估進步
一、治療目標
(一)用個案的語言正向地陳述
(二)是歷程導向和行動導向
(三)是此時此刻且結構清楚的
(四)是具體、清楚,可以達成的
(五)是個案可以掌握的
二、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治療者改變歷程,和個案是合作關係。
三、治療關係
顧客、抱怨者、觀光客(被要求來諮商)
第五節、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一、建立一個合作的關係
二、治療前的改變
三、例外問句(生命的閃亮)
讓這些例外問句更常出現的條件是什麼?
四、奇蹟問句(水晶球)
問題解決了,一切會有什麼不同?
五、量尺問句
0~10分
六、首次晤談作業
觀察哪些事情是希望能再發生的?
七、治療者對當事人的回饋
鼓勵、橋樑、建議
八、結束
幫助個案確認他們在未來可以繼續做什麼事情來維持已有的改變
九、在團體諮商上的應用
氣氛和情境讓成員們能夠掌握更多自己的力量